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 综合经济 > 外贸调结构转方式步入攻坚期

外贸调结构转方式步入攻坚期

  • 发布人:管理员
  • 发布时间:2012-01-13
  • 浏览量:616
【字体:
  尽管去年下半年以来外贸进出口增速走低,但在多年'调结构、转方式'政策的引导下,我国制造业短期内的核心优势仍然继续保持,贸易发展更趋平衡,中国作为全球第一大出口国和第二大进口国的地位有望得到继续巩固--
  在海关总署近日发布的年度数据中,'一高一低'两组数据引起了广泛关注。
  '一高',是指去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36420.6亿美元,同比增长22.5%,创历史新高;'一低',是说去年我国贸易顺差降至1551.4亿美元,这不仅是我国贸易顺差连续第3年收窄,也是近6年来的最低水平。
  在外部需求不足、贸易保护主义升级等诸多不利因素下,我国外贸发展的变化,格外引人注目。
  尽管去年下半年以来我国外贸进出口增速持续走低,但在'调结构、转方式'政策的引导下,我国制造业短期内的核心优势仍然继续保持,贸易发展更趋平衡,中国作为全球第一大出口国和第二大进口国的地位有望得到继续巩固。
  外贸数据的变化折射出近期我国外贸发展的一些新特点。
  首先是贸易方式结构的继续改善。最为显著的是在外贸进出口保持稳定增长的同时,一般贸易强势回归,曾经占据一半份额的加工贸易被一般贸易所取代。
  加工贸易持续下滑,究其原因与外部环境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造成的外部需求急剧萎缩、人民币升值以及国内宏观政策调整等不无关系,从内因看,我国加工贸易正从'两头在外'的代工或贴牌生产,走向国际产业价值链的高端。尽管制约外贸发展的因素还未发生根本性变化,但也透露出我国外贸结构正在不断走向自我纠偏的信号。
  值得一提的是,在出口商品的结构上,2011年我国传统大宗商品出口增势稳定,而高附加值机电产品出口增长为16.3%,占当年我国出口总值近六成。
  第二,我国对外贸易伙伴多元化明显,对新兴市场国家贸易增长强劲。
  去年,我国对欧美日传统市场增长平稳,中欧、中美、中日双边贸易总值分别为5672.1亿美元、4466.5亿美元和3428.9亿美元,从增速看,略低于同期进出口总体增速。
  与此同时,对新兴市场国家贸易的增长强劲,正成为我国外贸发展的新亮点。去年,我国与东盟双边贸易总值达3628.5亿美元,增长23.9%,高出同期我国进出口总体增速1.4个百分点。而对巴西、俄罗斯和南非等国家双边贸易进出口总值分别增长34.5%、42.7%和76.7%,均大大高于同期我国总体进出口增速。
  第三,中西部外贸发展动力较强,民企占比提升较快。
  尽管广东、上海等7省市进出口值合计占全国进出口总值的81.5%,但中西部对外贸易发展已经开始显现出较强动力。
  得益于一系列承接东部地区产业的政策措施,中西部地区出口增长显著,其出口增速明显高于全国同期总体出口增速,其中重庆市出口增速最快,达1.6倍。
  贸易主体结构也出现积极变化,尽管外商投资企业继续占据主导地位,但民营企业所占比重提升较快。2011年,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18601.6亿美元,占我国进出口总值的51.1%。同期,民营企业进出口10212.8亿美元,增长36%,高出同期我国进出口总体增速13.5个百分点,比上年提升2.8个百分点。
  由此可见,我国对外贸易正呈现出结构不断优化、产业链不断延伸、区域发展更趋协调等新态势,我国外贸在步入理性增长和稳定增长的同时,也步入了'调结构、转方式'的攻坚期。唯有迈好这一步,才能真正变不利为有利、变被动为主动,推动外贸持续健康发展。

相关文章